Amegix

Amegix

金华非遗呈大美 文化盛宴亮坦桑

  9月23日,坦桑尼亚中国文化中心热闹非凡。浙江金华非遗文化元素精彩亮相非洲大地。药膳、刺绣、婺剧服装展示,老师们带着满满情谊与坦桑民众亲切互动,让坦桑民众近距离触摸了金华风格浓郁的非遗文化,也更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坦桑民众在坦桑尼亚中国文化中心参加文化交流活动

浙江金华非遗文化老师们和坦桑民众亲切互动

  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馆文化参赞兼坦桑尼亚中国文化中心主任车兆光、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代表鲁丰、金华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陆老师出席活动,与大家亲切交流。


车兆光出席活动

  磐安药膳非遗传承人胡萍带来的精彩讲座拉开活动的序幕。这是中国味道——大运河美食工作坊赴坦桑尼亚活动的一部分。磐安县是天然的中药材资源宝库,药膳文化底蕴深厚。相传1500多年前的南朝时期昭明太子萧统隐居大盘山,教当地农民种药并制作药膳,被当地人尊称为“药祖”。胡萍作为“中国药材之乡”的儿女,她从小接触、使用药材。

  胡萍讲座前先介绍了浙江美景,向大家发出热情邀请,她说:“中非一家亲,文化没有国界,美食美景要和大家交流分享。”胡老师为坦桑朋友们带来了玉竹炖老鸭、黄精元蹄请大家品尝。


胡萍在讲座中

胡萍请坦桑朋友们品尝玉竹炖老鸭

  浙江金华浦江传统十字花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古代浦江民间“女红”的必修课,姑娘出嫁都要以十字花绣成的装饰物作为嫁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字花非遗传承人何明园以一公斤纯黄金和一公斤白银绣制龙袍一件,声名远扬。此次何明园也来到文化中心,教坦桑尼亚工具中学的女学生们制作小青龙香包,现场一片欢腾。针线飞舞笑声交织。女孩子们簇拥在何老师的展示台前,何老师手把手教她们缝制。女孩子们的手法从一开始的笨拙到逐渐娴熟,脸上也绽开骄傲的笑容,与展台上的精美绣制花卉竞相辉映。


何明园教学中

坦桑尼亚工具中学的女学生们认真学习制作小青龙香包

何明园手把手教女孩子们缝制香包

  婺剧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剧种,俗称“金华戏”,是浙江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之一,金华婺剧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被誉为“京剧之宗”。它主要流行于以金华为核心的浙中地区。历经五百多年历史,至今仍保留着丰富的角色体制、声腔唱法和行头系统。其“文戏武做、武戏文做”的表演风格更是堪称一绝。


婺剧《穆桂英挂帅》中的头冠和蟒袍

婺剧头饰

手工刺绣的蟒袍

  《穆桂英挂帅》是婺剧中的重要曲目,头戴头冠,身着蟒袍,脚穿黑靴的巾帼英雄穆桂英形象更是借助婺剧的传播家喻户晓。穆桂英的演出服“蟒服”华美绚烂、气势磅礴,吸引了活动现场坦桑民众纷纷试穿。披挂整齐来个亮相,黑皮肤的穆桂英们一个个也是英气逼人。大家争相和不同版本的穆桂英合影,掀起了活动的一波新高潮,气氛欢快热烈。


活动现场坦桑民众纷纷试穿婺剧服装

活动现场坦桑民众纷纷试穿婺剧服装

黑皮肤的“穆桂英”英气逼人

  活动中胡萍和大家亲切互动,教大家说家乡话、唱越剧,大家积极学唱,有板有眼,一股子认真劲儿里满满的都是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和喜爱。


胡萍教大家说家乡话

胡萍教女孩子们花伞舞

  坦桑尼亚中国文化中心作为中坦交流的重要窗口,秉承着“敬其所异、和而不同”的理念,探索多模式发展,精心组织活动,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向坦桑尼亚民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丰富的文化活动,传递中国文化精华,给坦桑民众开通了触摸、了解、爱上中国文化的渠道。在中坦建交60周年之际,文化中心为增进中坦两国人文层面的深度交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发挥着更积极、更有效、更持久的作用。

坦桑民众在中国文化中心大楼前合影留念

工具中学的学生们和金华非遗老师们在中国文化中心合影留念


责任编辑:耿孟冉

Keyword: 美丽中华网